关于中国宠物药市场概况,这7点值得关注 | 报告
日期: 2020-09-27 14:25:25|点击: 3674|分享到:
互联网商业咨询平台头豹研究院于2019年7月发布了一份关于《2019年中国宠物药行业概览》的报告。文中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并且发展迅速的宠物药市场之一。2014-2018年,中国宠物药行业的市场规模从7.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2.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7%。未来五年,中国宠物药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20.5%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并于2023年达到40.8亿元人民币。
为此,宠物行业观察根据报告内容整理了几大要点,供大家参考了解中国宠物药行业的相关情况。
宠物药狭义上专指给药于宠物的药品,广义上泛指给药并诊治于宠物的药品及服务。在使用目的方面,宠物药使用主体以犬猫为主,通过药物预防及治疗宠物疾病,提高宠物疾病治愈率,保证宠物生理及心理健康,提升宠物生活质量。在临床意义方面,宠物药应用可为宠物新药研发提供临床数据,促进宠物新药更迭升级。
宠物药按疾病部位或作用部位主要分为心脑血管药、眼药、肝脏药、消化道药及肾脏药等;按药物疗效或给药部位主要分为皮肤药、呼吸药、驱虫药、清洁药、关节药及保健药等,在实际生活中多按药物疗效或给药部位分类。
中国宠物药行业三大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宠物数量增加,拉动宠物行业整体消费及医疗消费需求,促进宠物药行业迅速发展。中国宠物药行业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及可持续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
1992年9月,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成立,中国宠物行业正式形成。成立之初,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开展各类宣传,号召将宠物视为伴侣、亲人,标志中国宠物动物福利理念(animal welfare)萌芽。动物福利理念泛指满足动物基本自然需求以保障其生理及心理健康的理念,旨在悉心照料宠物并为其提供适宜住所场所及有效疾病防治。动物福利理念萌芽与普及使居民关注宠物健康,宠物药行业随之发展。
1993年,玛氏、皇家等国际宠物品牌巨头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填补中国宠物行业空白,引导宠物行业细分领域发展。
2000年5月,德国知名制药企业拜耳入局中国宠物药市场,为宠物药行业商业化发展布局。随后,宠物日常消费品及医疗用品开始商业化,中国首批宠物药品及宠物用品零售商店出现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为宠物药行业积累发展渠道。
2001年,中国宠物数量开始强势增长,为宠物药需求奠定基础。
2003年前后,中国出现宠物产品生产制造工厂,规模化生产宠物产品,为宠物药生产研发提供思路。2006年,中国出现宠物医疗机构、宠物养殖机构等商业化机构场所,带动宠物药行业发展。
2006年,互联网快速增长,期间涌现了一批宠物医疗线上服务平台,促进宠物药行业在互联网潮流中交互。
2009年前后,中国人口结构逐渐转变,并且人均GDP持续上升,老龄化、消费升级增加居民养宠需求,拉动宠物药行业需求。
2015年,更多资本涌入宠物行业,开始布局宠物行业各细分领域,向宠物药行业注入活力。
2016-2017年,瑞鹏股份、佩蒂股份及中宠股份等宠物食品、医疗企业厚积薄发,集中挂牌上市,带动包括宠物药行业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宠物经济趋于成熟。同时,宠物平台上共享经济兴起,新型商业服务模式“云养宠”赢得非养宠人群青睐,扩大宠物消费人群,利好宠物药行业。
2019年,宠物药“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显现,持续发酵,主导市场向好。宠物药在宠物健康领域作用凸显,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种类不断丰富,品种扩充及服务领域广泛有利于宠物药行业可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并且发展迅速的宠物药市场之一。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宠物药行业也随之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2014-2018年,中国宠物药行业的市场规模从7.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2.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7%。未来五年(2019-2023年),中国宠物药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20.5%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并于2023年达到40.8亿元人民币。
而中国宠物药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驱动:
1)动物福利理念普及:中国宠物数量走高及互联网公益性宠物平台发展使动物福利理念普及,提升养宠人群对宠物的医疗健康意识,增加宠物医疗消费支出,促进宠物药行业发展。
2)人均GDP产值提升:对标发达国家,中国养宠渗透率低,人均GDP产值上升有望带动宠物人士消费升级,增加养宠渗透率,增强宠物药消费购买力,利好宠物药行业。
3)政策及资本利好:政策方面,中国政府相继出台兽药行业规范及监督措施,保障宠物药行业健康发展;资本方面,大额资本注资宠物医疗行业驱动宠物药行业高速发展。
第一,上游宠物药原料药供应商负责供应原料药至中游生产研发企业,为宠物药生产研发企业提供基础服务。上游整体议价水平低,有专利技术及市场供给两方面因素:
1)专利及技术方面:市面上宠物药分为专利药与非专利药。专利药指在专利保护期内的药物,由研发生产专利药企业生产。为保护专利产权及技术知识,供应于专利药的原料药多为企业自主制作储备,该部分原料药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非专利药指专利保护期过后,由其余企业生产研发的专利药仿制药,供应于非专利药的原料药多从上游原料药供应商处获得。
在上游宠物药原料药供应商中,30%为外国宠物药原料药供应商,70%为中国宠物药原料药供应商,主要供应非专利药原料药。专利过期后,专利药失去垄断市场,中游宠物药研产企业可生产及销售对应仿制药,加大非专利药原料药供应需求,为上游非专利药原料药供应商创造市场需求。但市场为完全竞争,竞争激烈,并且非专利药原料药生产成本低、技术含量小,造成上游非专利药原料药供应商议价能力差。
2)市场供给方面:宠物药行业市场缺口大,除驱虫药等特殊领域被外资企业垄断外,其余领域市场竞争尚未饱和。宠物药原料药供应商与宠物药研发生产企业关系紧密,伴随宠物药新药研发趋势显现,为上游宠物药原料药供应商带来机遇,有符合规范市场要求的高质量宠物药原料药供应商将脱颖而出,助于宠物药研发生产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并获其认可,提升自身议价能力。
第二,中国宠物药行业产业链下游包括消费场所及消费终端。消费场所分为线下渠道(宠物医疗机构,如宠物医院、宠物店)及线上渠道(网络消费平台,如京东、天猫、波奇商城)。
线下渠道:宠物医疗机构。截至2018年,宠物医疗机构总数已突破11000家,并保持连锁化发展趋势。宠物医疗机构主要从需求侧驱动中游宠物药研发生产企业发展。在养宠人群产生宠物诊疗需求后,宠物医疗机构开具药品,带动宠物药研发生产企业药品供给。
医疗机构使用的宠物药价位不同造成议价能力不同。高端宠物药品多为专利药,技术含量高且制作工艺复杂,对药品质量、疗效及毒副作用标准均有极高要求,因而成本高且售价高,宠物医疗机构议价能力低。低端宠物药品多为非专利药,品牌众多且种类多样,技术含量低且制作工艺简单,药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因而成本低售价低,宠物医疗机构议价能力高。
此外,宠物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不同造成兽医专业性差距大,选择正规宠物医疗机构合作将利于宠物药研发生产企业积累用户口碑。
线上渠道:网络消费平台。线上渠道售卖的药品是已在线下推广及应用2年以上的成熟药品,安全性高且认可度高,养宠人群可借助网络平台自行购买。网络消费平台渠道成本低,无店面成本,中间环节少,可利用活动促销等价格优势拉动养宠人士购买。
此外,网络平台投放广告营销成本较传统渠道小,并且易吸引潜在客户群体,受众明确、痛点清晰的网络广告可助于宠物研发生产企业提升销量。
报告指出,2018年,养宠人群宠物开销超5,000元,较2017年上涨700元,养宠人群购买力逐年增强。用户画像显示,养宠人群年龄集中在80及90后,以女性为主,学历集中本科及以上,收入来源稳定,购买力强。该类用户文化程度高,宠物健康保护及新鲜事物接受意识强,价格敏感性低,更易购买高价优质宠物药,驱动宠物药研发生产企业研制高端产品,以增强盈利水平。
中国宠物药行业两大制约因素:
第一是研发水平不足。中国宠物药研发企业研发水平低,创新力不足,限制行业进步发展。导致中国宠物药研发企业研发水平不足的原因包括:
1)新药研发申报时间长:通过对行业内有着十余年宠物药从业经验的行业专家访谈得知,长周期的新药研发申报制约企业研发水平。宠物新药品研发时间为5年,其中包括1年的申报审核时间,造成2014年研发申报的宠物新药品在2019年方能进入市场。宠物药品研发企业需先对药品进行研究设计,经毒理、病理及药效等临床试验成功后才可进行申报。专家表示,大规模研发投入及长时间政策审批流程为宠物药品企业申报及研发造成困扰,导
致新药批准数量少,市面上宠物药品单一,对宠物药行业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投资回报较久:新药销量及口碑需长期积累,制约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加重研发投入困难。企业在申报审批通过后,仍需投入巨额资金及漫长时间进行规模化生产、扩充销售渠道及宣传新药。投资回报时间较久限制企业资金回流水平,使其在宠物药市场处于被动局面,削弱其创新能力。
3)专业人才缺乏:人才是宠物药创新研发的基础。宠物药专业属于冷门学科,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少,培养人才数量有限。在研发高强度的工作下,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削弱了专业人才从业意愿,造成人才匮乏,限制企业研发水平。
第二是药品品类广度及专度有待提高。中国宠物药行业为社会发展逐渐成熟且多元化后的新兴行业,目前尚未成熟。宠物常用药种类杂乱,并且缺乏宠物疑难疾病专用药,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1)常用药种类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常用宠物药品主要指宠物用皮肤洗剂、宠物外用消炎药、宠物用葡萄糖等常规用药,特点为价格低廉,适应症广泛。市面上此类药品竞品众多,品牌种类繁杂,缺少高知名度品牌。竞争分散导致常用宠物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少数劣质药品靠低价混迹其中。不同于驱虫药领域的市场垄断及高知名度,常用药品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低知名度令消费者陌生,无法分辨疗效甚至真伪,不利于企业及宠物药行业发展。
未来伴随网络发展,企业可借助媒介平台,定期邀请业内专家,举行线上用药知识讲座以普及药品鉴别与合理用药知识,间接宣传自身产品,提升消费者品牌信赖度及宠物用药安全性。
此外,企业可通过商业合作形成品牌效应,加深品牌影响力,如多方位与渠道商开展商业合
作,扩大渠道销售优势;或利用多样化广告形式,与主流或大V媒体开展合作推广,向痛点用户进行营销等。
2)缺乏宠物疑难疾病专用药:少数宠物疑难疾病一直为宠物诊疗难点。疑难疾病特点为病情复杂且变种多,不仅要求宠物专药疗效好、副作用小,同时要求专药不断升级更新以防止疾病变种。受限于高昂的研发成本,临床上针对宠物疑难疾病的药品寥寥无几,宠物疑难疾病(如宠物心血管疑难疾病)多以人药宠用方式给药。因生物构造差异,该类给药方式风险大,对宠物健康危害大。宠物药行业需改变现有研发投入低及品种单一的制约因素,通过深度产研结合及融资等提升研发水平,以合法化的人药转宠药方式扩充宠物疑难疾病用药品类。
中国宠物药行业三大发展趋势
中国宠物虽数量增长且居住环境改善,但宠物医疗及宠物药的发展却相对滞缓。当宠物患病时,因宠物专药种类不足,缺少特定治疗药物,导致宠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宠物专药优势显现,不同于人药宠用毒副作用大、剂量剂型难把控,宠物专药剂量易于控制、疗效好、副作用小并且合法,因此宠物专药研发迫在眉睫。宠物专药研发将向细化品类、深化疗效、最大化利用药品资源三个方向发展。
市场向好带动宠物医疗向细分诊疗过渡,宠物医疗机构逐渐细分门诊,即从单一的宠物全科门诊,分化为外科、内科、心血管科等门诊。细分诊疗趋势下,提升兽医专业技术水平及诊疗质量,并为细分病症的宠物专药提供发展空间,为宠物药研发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机遇。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数量剧增的宠物在几年后成为高龄宠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心脑血管药需求显著增加。但宠物专药研发成本大,宠物药市场暂无疗效好的宠物心血管药,加剧市场缺口。未来,宠物药研发生产实力进步,技术升级可节约研发成本,使企业有望专注宠物专药疗效,深化发展。
2000年3月,原药监局及原农业部共同出台《关于切实加强药品兽药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规定人药转宠药范围为满足国家兽药标准且为农业部专业标准收载的品种。通过对行业内具有多年宠物药从业经验的行业专家访谈得知,中国虽禁止人药宠用,但允许人药转宠药研发。专家认为,在科学分析人药转宠药可行性后,积极研发人药转宠药的药物,使其合法化,助于丰富宠物药品类,驱动行业发展。
“线上+线下”新零售指宠物药企业同时借助线上渠道的网络销售平台(如天猫、波奇商城)及线下渠道的宠物医疗机构(如宠物医院、连锁宠物店)使消费者购买宠物药品。“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较传统零售模式,其商业模式发展主要体现在品牌营销、内容营销、零售模式三方面。
1)品牌营销:新零售模式不仅利于知名品牌扩大营销市场,同样利于优质品牌积累口碑。在线上渠道方面,知名品牌因销售规模大,药品疗效稳定,可利用已沉淀的用户口碑及价格优势巩固市场,后者可凭借市场空间尚未饱和的新药品针对性地向痛点用户推广。在线下渠道方面,企业可依托品牌特性,积极与线下渠道合作以协同互利。
2)内容营销:互联网快速发展,宠物医药自媒体(如宠物公益性平台)应运而生。伴随宠物医药自媒体网络影响力增强,其科普文章传播性强,阅读受众多。企业可借助此类媒介,为宠物药需求者精准传递信息,启发其了解药品信息,引导其按需购买。
3)零售模式变化:“线上+线下”新零售融合宠物药销售主流渠道,打破传统销售模式限制,线上渠道便捷性助于开拓客源,线下渠道体验性助于培养消费者黏性。新零售模式是宠物药行业发展向好的体现之一,对宠物药销量及市场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二三线城市快速发展、经济提速,宠物药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将转变为实际消费者,推动宠物药行业市场下沉。
1)经济驱动方面:二三线城市养宠人群的宠物医疗消费支出及消费规模弱于一线城市,但差距缩小。2018年,二三线城市养宠人群平均年度宠物医疗花费为1,520元,仅低于一线城市约200元。伴随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长、养宠观念进步,养宠人群数量将迅速增加,宠物医疗消费意愿也随之增加,为宠物医疗及宠物药行业创造巨大商机。
地域差异造成饲养结构差异。不同于一线城市单身独身人群多,二三线城市单身独身人群少,主要以家庭单位为养宠形式。2017年,已婚且小孩年龄0-18岁的家庭养宠比例由35.3%上升至60.1%,上升约25个百分点。因家庭养宠成员多,家庭各成员可互补时间和精力,更及时地发现宠物健康问题,带动宠物医疗及宠物药需求。
3)宠物医疗机构数量方面:连锁型宠物医疗机构有望在二三线城市开拓市场带动宠物药行业发展:一方面,一线城市物价及租金上涨,边际成本扩大,出现挤出效应,宠物连锁医疗机构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医疗机构连锁化程度低,连锁化意识不强,助于一线城市的宠物连锁医疗机构下沉,渗透二三线城市市场。
来源:宠物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