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猫与野猫都拥有一些相同的觅食行为。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猫在睡眠觉醒周期、活动、觅食和饮水方面没有日常规律。通常,猫在白天和晚上都要吃10至20顿小餐。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反映了猫及其猎物的进化关系。除非洲狮外,猫是孤独的猎手。
猫对食物的形状、气味和味道非常敏感。口腔的触觉对于正常的觅食行为很重要,这一点在饲喂新的食物时也应予以考虑。除非已经习惯于具有不同质地的食物(例如干粮),否则猫通常会选择固体的、湿润的食物,并且不喜欢粉状,粘稠和非常油腻质地的食物。
猫的口味和质地偏好通常会受到早期经历的影响,这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喜好。习惯了特定质地或食物类型(即湿粮、干粮及半湿粮)的猫可能会拒绝质地不同的食物。给猫喂新的食物时,这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某些口味会非常吸引猫,这似乎反映出它们天然食物的营养特征。猫喜欢动物脂肪、蛋白质水解物(消化物)、肉类提取物和肌肉组织中丰富的某些游离氨基酸(例如丙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亮氨酸)的口味。当它们吃不到肉时,猫会更多地寻找野生猎物。甚至野猫的觅食行为也反映出它们对动物组织的偏爱。
与犬和其他杂食动物不同,猫不会被糖的味道所吸引,并且厌恶植物产品(例如,谷氨酸和中链甘油三酯)的味道。与其他物种的口味相比,猫对苦味也很敏感。在猫群中,口味偏好的差异也很大。经常有主人提到他们的猫喜欢哈密瓜、南瓜、香蕉或芹菜。
食物温度也会影响猫对食物的接受程度。猫咪喜欢接近体温(38.5℃ [101.5℉])的湿润食物。考虑到在野外,猫的食物通常是新鲜杀死的猎物,因此这种偏好是合乎逻辑的。
(1)感官结构
猫的眼睛非常适合捕猎。它们的视觉敏锐度强于犬,因为它们的视皮层更大。猫的耳朵直立朝前,且具有20块相关的肌肉,可提供准确定位声音所需的精细控制。
猫还对尖锐的声音较为敏感,这代表了它们的典型猎物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Tabor,1983)。最后,高度敏感的胡须和触觉毛被认为可以帮助猫在昏暗的光线下狩猎并保护其眼睛。
(2)四肢
猫可伸缩的爪子非常适合狩猎。爪子的尖端具有钩状弯曲,非常适合捕获和固定猎物,它们很容易缩回,因此在猫追踪猎物时不会发出声音。相反,犬的爪子在捕获猎物中仅起到次要作用。
(3)口腔
猫和犬的门齿,犬齿和裂齿数相同(即,专门用于剪切肉类的较大的上颌前臼齿和下颌臼齿);但是,猫的前臼齿和臼齿较少,并且没有裂冠(fissured crowns),这是杂食动物的标志。猫的颌骨具有有限的侧向和前后运动的能力,从而限制了牙齿的碾磨能力。裂齿的剪刀状运动非常适合于颈部撕咬以横切脊髓并固定或杀死猎物。猫缺乏唾液淀粉酶,该酶用于消化淀粉。这种适应反映了猫的典型猎物的营养成分(即淀粉含量较低)。
猫的上颌齿列和硬腭(左图)。同一只猫的下颌齿列和舌下黏膜(右图)。这些照片显示出牙齿解剖结构与食肉行为有关。犬齿略微弯曲,从下至上逐渐变细为尖,适合抓住和刺穿猎物。前臼齿和臼齿呈圆锥形且尖锐,因此适合剪切和撕裂肉食,没有较大的咬合面。
(4)胃
由于猫进化成少食多餐,因此与犬的胃相比,胃作为储食库的重要性不高。因此,家猫的胃比犬的胃简单(即,体积相对较小,腺体部较小)。
(5)小肠和大肠
猫的肠道长度(由肠长与体长之比决定)比杂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明显要短。小肠绒毛较长可增加吸收表面积。然而,总的来说,吸收能力估计要比犬的吸收能力低10%。
与杂食动物不同,猫的小肠糖分转运系统无法适应饮食中不同水平的碳水化合物。猫不会浪费能量或蛋白质将载体或酶系统转化为没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游离糖和复合糖通常占食物的比例很小。在其他严格的食肉动物中,例如猛禽和冷水鱼,也缺乏这种适应性。猫肠道双糖酶的活性较低(即蔗糖酶、麦芽糖酶和异麦芽糖酶)。这反映了猫对单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适应性有限。在猫,胰淀粉酶的产量约为犬的5%。
正如不习惯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显着变化一样,猫胰淀粉酶生成的适应性也相对较低。与犬和其他杂食动物相比,猫的小肠细菌浓度更高。有趣的是,猫小肠内的正常细菌浓度在犬中可以诊断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尽管尚不清楚这一发现的原因,但可能与相对较短的小肠和肉食性生理学有关。小肠细菌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增强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
猫小肠中的特定氨基酸转运蛋白具有高度适应性,尤其是负责精氨酸吸收的转运蛋白。这一发现强调了猫粮中蛋白质和特定氨基酸含量的重要性。与杂食动物不同,猫无法在肠道内合成大量的鸟氨酸或瓜氨酸。两者都是精氨酸合成的前体,这种缺乏导致猫对于日粮中精氨酸有绝对需求。
猫有退化的盲肠和相对较短的结肠(0.4 m)。这些解剖学特征似乎限制了猫大肠中通过微生物发酵利用可消化淀粉和纤维的能力。然而,细菌发酵的主要终产物(即短链脂肪酸:乙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在猫的大肠中的浓度相对较高。大肠发酵对猫来说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重要。
(1)能量代谢
大多数动物的肝脏都有两种将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的酶系统: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在肝脏可以利用葡萄糖之前,必须进行转换。葡萄糖激酶系统仅在肝脏从门静脉接收大量葡萄糖时才起作用。因为野猫的典型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而不是植物组织,所以仅包含少量的可消化(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因此门脉系统运输非常少的已吸收的葡萄糖到肝脏。因此,成年猫的肝脏葡萄糖激酶活性非常低,并且代谢大量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有限。杂食动物(例如人、犬和大鼠)具有较高的葡萄糖激酶活性。
幼猫在断奶前会摄取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即乳糖)。成年猫必须主要依靠生糖氨基酸(酮酸),乳酸和甘油中的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在杂食动物中,当缺乏膳食葡萄糖的直接作用时,糖异生在营养吸收后阶段发生的最多。在猫中,在餐后的即时吸收阶段糖异生作用最大。
猫的肝脏明显缺乏果糖激酶,高蔗糖饮食(> 25%)的猫会出现严重的果糖尿。与许多哺乳动物不同,猫对蔗糖没有口味偏爱的事实进一步支持了猫对不含简单碳水化合物饮食的进化适应。
(2)蛋白质代谢
猫的蛋白质代谢很独特,与犬的蛋白质需求相比,对蛋白质的维持需求异常高,并且对精氨酸、牛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四种氨基酸有特殊的需求。幼猫生长所需的蛋白质仅比幼犬高50%,而成年猫维持所需的蛋白质是成年犬的两倍。猫对蛋白质较高需求并不是由于对某种特定氨基酸的需求异常高;相反,是因为肝酶(即转氨酶和脱氨基酶)的高活性,该酶可清除氨基酸中的氨基,因此生成的酮酸可用于生产能量或葡萄糖。
与杂食动物和草食动物不同,当饲喂低蛋白食物时,猫降低这些酶活性的能力有限。猫的饮食严格依赖动物组织,可能会导致缺乏进化压力来适应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食物。猫的肝酶系统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因此,总是有固定量的食物蛋白被分解为能量。与大多数其他物种(包括犬)不同,猫的肝脏中的糖异生酶似乎具有持续的活性。此外,在肉食动物中常见的另一个肝糖异生途径在猫体内也很活跃。该途径使用丝氨酸作为葡萄糖前体。丝氨酸是在肌肉、牛奶和鸡蛋中大量存在的非必需氨基酸。
(3)精氨酸
猫的精氨酸缺乏是各种营养缺乏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猫无法合成足够的鸟氨酸或瓜氨酸以转化为精氨酸,而尿素循环需要精氨酸。猫吃一顿饭后,肝脏中的高活性蛋白质分解代谢酶会产生氨,氨会从结肠吸收。
没有精氨酸,尿素循环就不能将氨转化为尿素,而导致氨中毒。一餐不含精氨酸的食物可能会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导致高氨血症。患病的猫表现出严重的氨中毒表现(即发声、呕吐、过度流涎、多动、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强直性痉挛、四肢伸出且爪暴露、呼吸暂停和发绀),并可能在两到五个小时内死亡。由于野猫的饮食中富含动物蛋白(含有精氨酸),而其他动物的饮食中氨基酸成分更为有限,因此猫显然已经失去了其他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灵活性。
然而,据报道精氨酸缺乏仅发生在饲喂无精氨酸日粮(专门配制)的试验猫或饲喂以酪蛋白为主的人肠溶产品的猫。尽管这不一定支持猫是食肉动物的观点,但过量的赖氨酸饮食并不会像在犬中一样引起精氨酸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