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粉是以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形成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具有营养丰富、生物学价值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鱼粉是配合饲料中优质的蛋白饲料原料,粗蛋白含量可达55%以上,氨基酸配伍齐全而且含量丰富、平衡性好,动物对其的消化吸收率高,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一般的植物性蛋白饲料资源,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成活率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鱼粉中含有丰富的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些成分是植物性饲料原料的数倍甚至千倍。
鱼油是在加工鱼粉的过程中副产出的油脂原料,富含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渔业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资源性产业,其中鱼粉鱼油行业在渔业生产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并连接海洋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是现阶段渔业转型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2000年以后,全世界鱼粉鱼油产量在500×104 ~600×104t,贸易量约为400×104t,其中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是最主要的两大鱼粉鱼油生产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产养殖成为世界渔业产量和水产品消费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根据FAO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贡献了57.8%的世界水产养殖量(见图1)。随着渔业模式的转变和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鱼油鱼粉资源的使用、水产养殖的发展与世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呈现出的变化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梳理了中国鱼粉鱼油的来源和现状,以期为鱼粉鱼油行业的良性发展,进而对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鱼粉鱼油生产原料包括海洋捕捞低值全鱼和水产品加工副产品。中国鱼粉鱼油生产原料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差别,山东、浙江两个生产大省多以黄、东海低值全鱼入料为主,海杂鱼为辅;而福建、广东、江苏等地的生产以水产品加工副产品为主。除海水低值鱼外,淡水鱼(排)粉也随着淡水鱼的养殖及加工产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
鳀鱼是重要的鱼油鱼粉生产来源。日本鳀是中国东、黄海沿岸主要鱼粉鱼油产区的生产原料,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种。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鳀鱼资源丰富,但因其经济价值较低,未被重视。1984年开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挪威海洋研究所合作初步探明我国东、黄海鳀鱼资源量在300×104t,年可适捕捞量为50×104t。
我国鳀鱼鱼粉的生产集中在山东威海,浙江舟山、台州等地也有少量生产。鳀鱼鱼粉品质较其他鱼鱼粉来说略好,蛋白含量较高,以山东威海出产的鳀鱼鱼粉为例,鱼粉蛋白质含量可达到65%~66%。我国山东威海部分鱼粉厂可达到日产170~180t鳀鱼粉、20~80t鳀鱼油,年产1×104~20×104t鳞鱼粉和0.5×104t鳀鱼油。半脱脂鱼粉的原料产出率约为22%,全脱脂鱼粉原料产出率约为17%。浙江地区出产的鳀鱼粉产量较少,生产原料多是鳀鱼与部分海杂鱼,鱼粉蛋白含量在63%左右。
2.海鲫鱼
海鲫鱼属于鲈形目,海鲫科是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浅海中下层小型温水性鱼类,鱼体被较小的薄圆鳞,背鳍鳍棘部有发达的鳞鞘,下咽骨细长,具小齿,体长为16~23cm,常见于我国环渤海一带海域和黄海北部近海。我国辽宁丹东、山东烟台等地部分鱼油鱼粉厂使用海鳃鱼作为原料生产鱼粉鱼油。以海鲫鱼为主要原料的鱼粉品质较鳀鱼鱼粉品质略差一些,灰分含量大,蛋白质含量在61%~62%。生产期间,部分环渤海区鱼粉鱼油厂会购买黄海地区的鳀鱼全鱼冻鱼来加工生产鱼粉鱼油。
3.其他海水鱼
中国东南沿海拥有的丰富的沙丁鱼类资源,如远东拟沙丁鱼为近海中上层洄游性中小型鱼类,具有群游性,以浮游生物,如矽藻、桡足类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此种鱼个体小,产量高,产值低,保鲜加工困难大,多做鱼粉原料。同时,其他个体较大的沙丁鱼加工副产品一沙丁鱼排也是鱼油鱼粉的生产原料。
玉筋鱼又称银针鱼,俗称面条鱼。玉筋鱼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层,有钻沙的习性,以浮游生物为食,分布在北太平洋我国的黄、渤海区域,为我国北方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玉筋鱼属鱼类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鱼类,对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捕捞强度的加大和环境变化,其资源量日益减少,亟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鲐鱼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鲐鱼为暖水性远洋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以浮游甲壳类中的端足类、磷虾类和桡足类,以及其它鱼类等为食,含脂肪较多,可供鲜食、腌制、熏制或制罐头食品;小规格鲐鱼则随其他杂鱼一起作为鱼粉制作原料。
蓝点马鲛俗称鲅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均有分布,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鲅鱼属暖水性上层鱼类,以中上层小鱼为食,种类很多,为北方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大规格鲅鱼很少用来生产鱼粉,捕捞上来的小规格鲅鱼常随其他杂鱼一起加工为鱼粉。
灯笼鱼科一般成体体长不超过10cm,在中国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是常见的捕捞海杂鱼。以南海优势鱼种灯笼鱼为原料生产的鱼粉中粗蛋白含量可达到61.92%,鱼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为86.82%,具有较好的饲用效果。
棘头梅童鱼体长一般9~14cm,体质量16~50g,是近海性小型鱼类。棘头梅童鱼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和东海近海,以东海产量最大,为拖网常见鱼类,随杂鱼冻板加工成鱼粉鱼油制品。
4.淡水鱼
罗非鱼是我国主要的养殖水产品和出口品种,2012年中国罗非鱼产量已超过150×104t,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自2007年以来,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逐年增加,罗非鱼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罗非鱼产业主要集中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南方三省,在福建、云南、湖南等省也有个别分布,罗非鱼产品以加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从2007年至2016年中国罗非鱼出口量来看,广东省罗非鱼出口量占据第一,主要出口市场依次为美国、墨西哥、俄罗斯、科特迪瓦。2015年以后,罗非鱼出口国外市场渐趋于稳定,内销量比例开始逐步攀升。罗非鱼的加工方式主要为外销型的冰冻鱼片,随着内销市场的逐步发展“二去”(去鳞片,去内脏)冰冻整鱼产量也逐渐增加。
罗非鱼粉蛋白含量为40%左右,部分带肉率低的罗非鱼排制作的鱼粉蛋白含量勉强超过30%。生产中,罗非鱼粉一般不用于水产饲料,多用于鸭饲料。冰冻鱼片加工方式中产生的下脚料较多,可用于制作罗非鱼粉,而冰冻整鱼加工产生的下脚料较少。我国罗非鱼粉的产量变化直接受冰冻鱼片加工产量的影响,二者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除了罗非鱼粉外,以巴沙鱼加工下脚料(巴沙鱼排)为原料生产的巴沙鱼粉也应用广泛。巴沙鱼粉主要产自越南,年产量为11×104~12×104t,进入中国的量为7×104~8×104t,而国内自产巴沙鱼粉量未进行有关统计。巴沙鱼排粉蛋白含量在60%以上,品质比罗非鱼粉好,较多应用于水产饲料。随着近两年我国巴沙鱼养殖在南方地区的兴起和推广,巴沙鱼粉产量预计会随巴沙鱼片产量的增长也呈现上升趋势。
来源:
宠物食品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