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饲养中的豆粕减量替代路径
日期: 2025-09-24 10:35:05|点击: 31|分享到:

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方案和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均明确要求豆粕用量比重应逐步降低,因此应大力开发蛋白饲料资源,持续增加优质饲草供给。文章基于氨基酸平衡理论,提出可充分利用非常规饲料和非蛋白氮资源,持续推广低蛋白日粮、精准饲料配方、精细加工等关键技术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肉牛养殖对豆粕的依赖。

目前饲用豆粕消费中生猪及禽类养殖占比达80%以上,其余用于水产、反刍等养殖消费。尽管肉牛等反刍动物养殖豆粕消费量不高,但减量替代意义重大。

 

  蛋白质平衡理论与低蛋白质日粮技术

肉牛蛋白质平衡理论指精准满足肉牛在不同生理阶段和生产目标下对可吸收氨基酸的需求平衡。肉牛是反刍动物,其瘤胃中的微生物(细菌、原虫、真菌)可以利用日粮中的氮源(包括非蛋白氮如尿素)和能量源合成微生物蛋白(MCP)。瘤胃蛋白包括瘤胃降解蛋白(RD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牛本身所需氨基酸来自MCP和RUP在小肠消化后释放的氨基酸。低蛋白质日粮技术是蛋白质平衡理论在实践中的直接应用,在保证肉牛最佳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精准营养调控来显著降低日粮中粗蛋白质(CP)的水平。通过添加过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如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和高RUP饲料,可直接补充小肠中缺乏的特定氨基酸而不增加瘤胃的降解负担,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氮排放,并可维持或改善肉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其增重速度、饲料效率和胴体品质,还可改善瘤胃健康,有效利用饲料资源,进而减少对大豆等植物蛋白进口的依赖。利用氨基酸合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生产技术等,可显著提高饲料蛋白利用率和配合饲料的转化效率。

 

  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首先应开源节粮,深入拓展蛋白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充分挖掘动植物、微生物资源潜力,加快传统饲料生产方式的替代,进一步挖掘非常规蛋白资源,探索生物发酵技术,降解难以消化的成分,消除抗营养因子,合成有益代谢产物,改善饲料适口性,充分挖掘蛋白饲料替代资源。

其次,应重视糟渣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糟渣资源主要是各种食品加工中产生的下脚料,如各种酒糟、醋糟、味精渣、酱油糟、马铃薯渣、果渣、玉米淀粉工业下脚料、甘蔗渣、苹果渣、糖蜜、甜菜渣等,其特点是水分含量高、营养价值低,且含有抗营养因子,易结块、酸碱差异大,因此通常不直接饲喂添加,一般都是通过烘干、发酵、青贮、生产单细胞蛋白等方法提高其饲用价值。

此外,膨化尿素、糊化玉米蛋白粉、糊化大豆蛋白粉等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也是很好的非蛋白氮资源,使用时添加糖蜜及维生素A、D、E等,可提高非蛋白氮利用率。

 

 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尤其是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补充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以替代或部分替代价格昂贵的真蛋白质饲料(如豆粕、鱼粉),且饲料中蛋白质在瘤胃中的分解减少,使饲料中的优质蛋白质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非蛋白氮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有尿素、铵盐、液氨等,其中尿素为最常使用的非蛋白氮类饲料添加剂,其含氮量高(约46%),相当于粗蛋白当量的288%(100g尿素≈288g粗蛋白质),但在使用过程中用量不宜过多,否则易导致肉牛中毒。

肉牛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在9%~12%时,适当提高饲料能量可达到最佳效果。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脂肪包被、聚合物包被)控制尿素在瘤胃中的释放速度,提高安全性和利用效率,是当前研发和应用的热点。尿素在用于低蛋白或能量充足的基础日粮时,常与玉米青贮、秸秆、干草、玉米、大麦等能量高但天然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混合使用;还需要保证日粮中有充足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淀粉、糖),为瘤胃微生物利用氨合成蛋白质提供能量;同时,应补充适量的硫、钴等矿物质和维生素,这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辅助因子。当前应发挥我国氨基酸工业和饲用酶制剂生产的优势,提效节粮,扩大实施低蛋白日粮推进行动,大力推广畜禽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生产技术规范,推广分阶段精准饲喂和精准营养供给方案,持续促进豆粕的减量替代。

 

 持续实施增草节粮行动

2015年起,国家启动了粮改饲政策,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牧业降低成本,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结构节粮,高效推进优质饲用作物扩大种植。充分挖掘部分地区的盐碱地等土地资源潜力,推进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开展饲用大豆盐碱地适用性试验。继续实施粮改饲,积极发展牛羊规模化养殖,深入推动种养结合,引导畜禽养殖向粮食主产区等土地承载潜力大的区域转移,鼓励粪肥就近还田,不断扩大“以草待料”规模,实现种养双向增效。在进行全株玉米青贮时可添加发酵促进剂(如酶制剂等)、发酵抑制剂、营养性添加剂等,如尿素作为营养性添加剂,每吨青贮可添加4.5kg尿素,同时加入0.8kg硫酸钙,氮硫比例小于15∶1,这种做法的优点一是可使青贮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从8.3%提高至12.3%,二是青贮适口性好,三是开窖后青贮饲料不易二次发酵。粮改饲政策延续至今,对牛产业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

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不是简单的杂粕、杂饼原料替换,而是一项涉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产业技术升级、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系统工程,依靠畜禽饲料精准营养配方和大力研发推广多元化蛋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系统考虑饲料营养、成本核算、效率提高、安全保障、环境生态、市场需求等要素。

今后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油厂的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不仅要提高油料作物的出油率,而且还要考虑到花生、油菜、芝麻、黄豆、棉籽等的制油体系,制油和饼粕生产同等重要。应兴建一批生产设备先进、加工工艺科学、饲料配方精准的新型饲料加工厂。还应重塑我国饲料蛋白原料供给新格局,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推动畜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业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其它新闻